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创作声明:本文为虚构创作,请勿与现实关联

我今年59岁,4年前孙子出生后,独居的我就赶到城里帮儿媳带孙。

要说这次回老家不为别的,纯粹是来参加侄子的婚礼,换了旁人我可能礼到人就不折腾了,可侄子新婚,我这做长辈的,无论如何都要回来一趟的。

我提前一个星期回来打前站,因为房子许久没人住,总要里外拾掇一遍,儿媳和儿媳晚几天到。

忙完了卫生,随手用笔在纸上记下要准备的东西,然后出门采买。

老家的镇子不大,虽然几年没回来,除了街里的马路变宽了,多了几家铺面外,基本没啥变化。

我七扭八拐地找了一家面馆,叫了份面条,打算先填饱肚子,正吃着的时候,看到一个头发花白,身形削瘦且些许跛脚的女人,带着一个看上去也就四五岁大的孩子进来,只点了一份5块钱的素面。

一瞬间,我心里就像翻个似的,好半天没回过神,等我再看向那女人的时候,她已经带着孩子落座在我右后方的位置上。

稍微平复了下复杂的心绪,回头对着她喊了一声,“姐”。

对方似乎没意识到我在喊她,自顾自地吃面,我又叫了一声,这才看向我瞅了好一会,略带惊讶地问,“那个,你啥时候回来的,听四弟说你到城里带孙子去了。”

我们家兄弟姊妹四个,除了我和姐姐,还有俩弟弟,父亲为撑起这个家,一直风里来雨里去,毛病攒下了不少,50岁刚过就离开了这个家。

他这辈子苦吃了不少,没等到我们反哺就走了,对我来说既感到惭愧,又难以释怀。

处理完父亲的后事,我们一家子坐在一起讨论今后的生活,我这人藏不住话,率先提出父亲不在了,应该多关心母亲,别到时候肠子悔青了都没用。

我话音刚落,三弟媳妇就唱起了反腔,竟然提出要分家,四弟媳妇虽然没附议,但看她那副眉开眼笑的模样,也是赞同分家的。

那时候母亲还啥都能够干,带孩子还是一把好手,自然成了香饽饽,两个弟媳像叫地主似的抢着要,后来决定,两个弟媳家各住半年。

有母亲在家坐镇,夫妻俩就可以安心地到外面干活。

一晃十多年了,两个弟弟都挣了些钱,先后买了车,盖起了新房,孩子都长大了,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惬意,可这时候,他们却嫌母亲碍眼了。

等我得知的时候,母亲已经被“赶”回了老房子,因为登高换灯泡,一脚踩空摔了一跤,还好邻居发现,又是通知人,又安排送医院的。

动完手术的母亲很虚弱,躺在病床动弹不得。两个弟弟慢悠悠地来了,只是淡淡说了句,“怎么不加点小心?”

前后坐了不到半小时,就被弟媳的电话催了回去,我只得和大姐商量轮流照顾母亲。

看得出来,她一肚子不痛快,甚至在母亲耳边嘀咕,“非不听我的,给人当了十几年保姆,这到头来都怎么对你的,现在好了,钱没存下,还得我和二妹把家里的事扔下来照顾你。”

妈妈默不吭声,眼泪顺着眼角滑落,我皱起了眉头,一边给母亲抹眼泪,一边对大姐说,“行了,谁也想不到这样,咱妈都啥样了,你少说几句风凉话。”

大姐不乐意了,“咋?我心里不得劲,还不能说出来了?你要是行别求我留在这啊,谁家里还没有一摊子事儿呢。”

我排好班后,分别通知两个弟媳,要她们按时过来替几次,可她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,以“儿媳对婆婆没有赡养义务”为由拒不前来临时替班。

“再怎么说,老人帮你们把孩子拉扯大,如今遇到难处了,你们不该帮一把吗?”

她们直言,“这叫什么话,那不是她的孙辈吗,隔辈亲,隔辈亲,不是应该的吗?”

怨我了,就不该和她们掰扯情理,办不成事还惹一肚子气,让两个弟弟来尽孝,他们也是一推二五六,说照顾病号男人不在行,希望二位姐姐受累,将来他们必有回报。

回报是吧?也别将来了,人既然不来,那就给我出钱。为此我特意回了一趟家,把俩弟弟叫上,顺带请了几位长辈见证。

在我们那,不孝可是要遭议论和瞧不起的,他俩这才咬牙拿了钱,一人8千。

弟弟们痛快给了钱后,大姐便开始话唠了,整天叨咕照顾母亲有多辛苦,耽误了挣钱和家务活,老被姐夫挑理。

我无语,从弟弟们的那笔钱里给大姐拿了6千,若后续住院不够的话,我自己再往里填。

得了好处,大姐算有了笑模样,对母亲问长问短,还一脸心疼地说母亲瘦了,要为她改善伙食,特意到集市买了一大袋东西回来。

母亲看大姐不那么挑刺了,似乎把心里的包袱放下了,不再那么小心翼翼。

没多久,大姐又和我提“钱”了,她委屈巴巴地讲快供不起两个外甥了,眼看就要给小外甥交餐费,还差那么一点钱。

我问她差多少,她眼睛瞪得溜圆,“你要是富余,就先给我拿5千,再不济给1千也能维持,不瞒你说,前几天听人讲到城里做护工啥的,一个月也不止这俩钱。”

我看了看大姐,有意怼她几句,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,只给她拿了1千。

钱收了,可心里不高兴,那些天拉着脸,不是快中午才来,就是早早就回家,还抱怨为了照顾母亲,耽误了多少家务活,后来就看不到她人影了。

想当初,都抢着把母亲接进家里,可这次母亲出院,无人问津,只有我愿意把她接回去。像她这岁数,伤筋动骨,起码要养上三两月才行。

24岁那年我结婚了,娘家和婆家虽然一市之隔,但折腾一趟,也要4个多小时。

和老公结婚的前几年,两人也是过着起早爬半夜的生活,忙忙碌碌却攒不下几个钱,看着逐渐长大的俩娃,心里越发惆怅,哪个为人父母的不想给孩子们好一点的生活呢。

好在老公脑子好使,经常往他做生意的叔叔家跑,不是买烟就是送酒,那天晚上回来告诉我,打算和叔叔婶子做一些瓜果批发的生意。

挣了几年辛苦钱,我们翻新了房子,开了一家面馆,后来面馆又升级成菜馆,平时做点家常菜,偶尔接待个七八桌的小酒席也能应付。

当初,我让母亲过来小住,她顾虑会给我添麻烦,屡屡推辞,可现在,就得依着我了。

对于孝顺老人这块,老公向来支持,特意拿出2千块钱,嘱咐我别怠慢了母亲,多买些牛骨煲汤,给老人补补。

母亲好得差不多后,她觉得在我家这段期间白吃白住过意不去,就主动提出到店里搭把手,做点力所能及的。

大姐得知后,总是人前人后说一些酸溜溜的话,埋怨我把母亲当服务员来用,还责怪母亲心里没有她,只知道帮我做事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
Top